十大期货配资公司排名

发布日期:2024-09-20 22:42    点击次数:197

什么叫短线投资 敌间谍献计坑秦国被识破,嬴政却下令重用,16年后方知秦王真高明

在群雄逐鹿的战国后期什么叫短线投资,位于关中平原的秦国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战国群雄中的最强者。为了统一天下,秦军屡次发兵攻击东方六国,让六国苦不堪言。六国之中的韩国首当其冲,多次遭到秦军的侵略,形势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被秦军一举荡平。

在经常被秦国收拾的东方六国中,处境最悲剧的是韩国。

韩国本身就是六国中国力最弱的国家,更加倒霉的是韩国恰好位于秦国东进的通道上,所以秦国从公元前265年几乎每年都要发兵侵略韩国,弱小的韩国在秦军眼中如同公共厕所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在秦军的反复蹂躏、摧残之下,韩国的灭亡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小鸡临死还要扑棱几下翅膀,何况一个国家?韩国君臣自然不甘心就这么眼睁睁的等死,他们要想办法死中求活,至少也要争取点苟延残喘的时间。

公元前246年,"聪明绝顶"的韩桓王想出了一个一般人搜肠刮肚都想不出来的好主意,派一个人到秦国做间谍,给秦国献上一条计策,让秦国把国力消耗在大型工程上,这样秦国就没精力搭理半死不活的韩国了,他韩桓王就能多过几天舒服日子。

至于这个很可能有去无回、搭上小命的倒霉间谍,梁桓王也物色好了,就是当时著名的水利大师郑国。

读者朋友们不要误会,虽然郑国的名字叫"郑国",他可是货真价实的韩国人。他在韩国长期主管水利事务,在当时的各国中都很有声望。

之所以选择郑国这个对间谍一窍不通的外行去当卧底,是因为韩桓王想出来消耗秦国的主意需要一位水利专家去说服秦国人——韩桓王的如意算盘是派郑国忽悠秦国,让秦国修建泾水和洛水之间的灌溉水道。这两条河流之间距离数百里,在古代如果开凿水道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必然要消耗秦国的巨大国力。

《史记·河渠书》记载:"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但是秦国君臣也不是二百五,派个不懂水利的专业间谍忽悠秦国上当铁定没戏,所以只好委屈郑国这个"知识分子"了。

我们不知道郑国得知这个计划之后是啥心情,但从事后的表现来看,肯定不是欢天喜地的接受了领导的重托。

但是去不去这事不由郑国说了算,大王下了命令就得执行,估计郑国应该是黑着一张脸踏上了去往秦国的卧(找)底(死)之旅。

此时秦国的国王是未来统一六国的嬴政,但因为年纪小所以朝政都掌握在丞相吕不韦手中。郑国把这个暗含祸心的毒计讲给吕不韦之后,没想到吕不韦竟然当即兴高采烈地采纳了郑国的方案。

吕不韦这么痛快的接受了郑国的方案倒不是因为智商太低,而是当时秦国确实急需一条灌溉关中平原的人工水道。

秦国的核心统治区关中(今陕西关中平原)当时的气候条件并不算好,气候干旱、降雨较少,要想灌溉农作物基本上只能看老天的眼色。而当地因为降雨稀少又反过来加剧了土地的盐碱化,进一步降低了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

没有粮食,就意味着秦国无法供应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就无法实现秦国统一六国的野心。虽然此时秦国已经攻占了成都平原,但是路途太远,粮食从四川运到关中在路上就吃的差不多了。

所以,如果郑国的方案可行,修建一条人工水道利用天然河水来灌溉缺水的耕地,当然能大大提高当地的粮食产量,进而供养更多的军队征服六国。

郑国的方案不仅被通过了,秦国还让郑国参与工程。毕竟这个事要是好干的话秦国早就干了,郑国既然提出了方案,那就得贡献智慧和力量。

让郑国做间谍有点赶鸭子上架,让他参与水利工程确是人尽其用。郑国在水渠的建设过程中展现了一位水利工程师高超的专业技术,他利用关中平原西高东低的特点巧妙的用地势实现自流灌溉,并 通过拦堵工程路线上的清峪河等天然河流,让河水流入水渠。

就在郑国在秦国大展拳脚的时候,他的戏法露馅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这位还只有21岁的国君以自己的超人洞察力发现了郑国所献的强秦之计可能是为消耗秦国国力而挖的一个大坑。

审讯之下,郑国很快就招供了自己确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目的是用水渠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减缓秦国灭韩国的步伐。

顿时,朝野群情激愤——根据今天学者的推测,秦国在水渠工程上征发了10多万人的劳力、耗费了1800万石的粮食,如果这些人力、粮食用于组建军队无疑会缔造一支强大的野战军。

更让秦国人愤怒的是,郑国的成功意味着满朝文武都被这个业余韩国卧底给忽悠了。这岂不是说秦国满朝都是废物和弱智么?

因此,无数的秦国大臣请求嬴政将郑国处死,以挽回丢失的脸面。

最智能订单:中分全自动油色谱仪,乙炔最小检测浓度0.05μL/L

刚开始的时候嬴政也很愤怒,韩国的这个损招让秦国耗费了如此大的国力在水渠工程上,无疑影响了消灭六国的进度。但是嬴政仍然亲自审讯了郑国,他总觉得这项工程虽然是敌人的阴招,但是效果不一定全是负面的。

郑国在面对嬴政时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

郑国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也带有明显狡辩的色彩,是先消灭六国还是先修水渠成就万世功业属于秦国的自主选择,而不能让他一个间谍来替秦国决定先干哪个。

说到底,如果嬴政认为先集中力量消灭六国更有利,郑国的说法就是狡辩;如果嬴政认为应该先修水渠,那郑国的说法就是很有见地的远见卓识。

所以,整件事情的发展乃至秦国的战略走向都取决于嬴政的判断。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集中力量先修水渠。

更让当时的满朝文武出乎意料的是,嬴政不仅没杀郑国这个地方间谍,反而重用郑国,让他领衔负责整个水渠工程。而且嬴政下令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水渠工程中,水渠的施工进度要进一步加快。

我们不知道嬴政的这一决策是否经过了缜密的计算,也许他仅仅是凭借战略上的直觉。在嬴政看来,水渠工程虽然短期看来消耗了本应投入征服六国的力量,但从长远来磨刀不误砍柴工,修水渠不过是让六国多苟延残喘几年,却可以极大的增加关中的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强国力。等水渠修完之后,修水渠浪费的时间没准可以通过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给抢回来。

一定程度上,嬴政不杀郑国反而重用他主持水渠工程的战略决策虽然独具慧眼,但也带有堵的成分。

嬴政赌对了。

一年之后,水渠完工,立刻就展现出了巨大的威力。

在这条长达300多里的水渠灌溉之下,关中平原有4万多顷(约相当于现在的200万亩)的盐碱地得到了灌溉,变成了良田。水渠灌溉的土地年产粮食可以供养约60万人的部队,六倍于修建水渠时的粮食消耗。因为巨大的贡献,水渠被用郑国的名字命名,称为郑国渠。

在关中大大增加的粮食的支援下,秦军统一六国的步伐开始加快。在水渠完工7年之后,坑秦国的韩国第一个被秦国灭掉。水渠完工16年之后,六国中最后剩下的齐国也被灭掉。

郑国渠如同郑国所说的那样,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万世基业。嬴政在如何处置郑国的问题上体现出了独到的战略远见和令人钦佩的胸襟气魄。虽然当时嬴政重用郑国的决定不被很多人理解,但是在16年之后秦国统一天下之时,人们才意识到嬴政的高明。

试想一下,如果嬴政同意了众多大臣的意见杀掉郑国、停止水渠工程,固然发泄了满朝文武的愤怒,但是损耗的国力成为了没有任何收益的沉没成本、统一六国的进度也没有任何加快,可谓得不偿失。

嬴政既敏锐的意识到了郑国渠的巨大战略意义,又以宽广的胸襟不杀郑国反而重用这位难得的水利专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从这一点上来看,嬴政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确实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图片来自网络什么叫短线投资,侵删

嬴政水渠韩国秦国郑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owered by 宁波期货配资公司_十大期货配资公司排名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